近期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《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》,标志着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正式迈入数字化新阶段。目前,已经有不少预包装食品使用了数字标签。
食品数字标签虽小,却是连接消费者与食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信息桥梁,在市场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通过数字标签的应用,产品信息更新效率提升,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与信息透明度。同时,该改变还将引发食品产业链深度变革,加速产业转型升级。
食品数字标签推广亟须强化政策引导,打通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应用的衔接路径。数字标签绝非简单地以扫码替代印刷,各地应统筹推进标准制定、企业转型与消费者引导等工作,善用调研、试点、评估等机制,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,细化数字标签在内容、格式、展示等方面的规范要求,消除企业“不敢用、不会用”的顾虑。此外,需增强政策公共服务属性,配套适老化改造与科普宣传等内容,提升公众信任度。例如,南京江北新区面向辖区食品生产企业开展“食品标签体检”活动,诊断出101份标签实物,制定优化食品标签时间表,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个性化指导建议,帮助企业降低食品标签安全风险。
数字标签的价值在于突破实体标签的物理限制,构建覆盖生产、流通、消费全链条的信息生态。各地应积极推动企业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,深化工序数控化、数字化研发设计等应用,并借助新技术保障食品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。同时,可推动数字标签与追溯码、结算码等多码功能整合,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标签修改全程留痕,确保信息不可篡改,推动技术赋能聚焦于数字标签的标准制定、平台搭建、工具开发与服务优化。
数字标签的推广是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的创新。各地还需探索构建“消费者评价—企业整改—政府监管”的互动机制,实现协同监督落实。同时,依据扫码数据动态优化标签功能,引导企业创新应用模式,提升消费者对数字标签的关注度,形成“需求驱动供给”的良性循环。
数字标签是食品安全治理与移动互联网深度交融的务实举措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离不开配套措施的有力保障,各地应统筹推进食品标签数字化及配套制度的完善,通过政策引导、技术赋能、社会共治等多重举措,持续赋能食品安全治理与消费者权益保障,守好食品安全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伊利提振液态乳品消费 产品创新是驱动力
2023年是“全面恢复”后的第一年,更是商务部确定的“消费提振年...
以球会友以赛彰姿扎实推进体育强国战略基层发展
mdash;mdash;南京城建工程ldquo;龙袍rdquo;...
AMDRX6650XT显卡降至1899元,游戏性
,AMD在去年5月份推出了RX6600XT的显存升级版RX665...
工银理财:支持农村普惠金融服务 履行乡村振兴使命
5月26日,由工商银行北京分行、工银理财等五方共建的北京农村普...
华硕灵耀132023超薄本深湖蓝配色上架:1cm
,华硕在今年4月份发布了灵耀132023超薄本,只有1cm厚和1...
VGNS99系列客制化机械键盘开启预约:99键设
感谢IT之家网友太原李宗盛的线索投递!,VGN推出新款S99系列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