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丰收的余韵尚未散尽,湖北鹤峰县的田野间已掀起一场别样的“绿色革命”,曾让人犯愁的秸秆处理难题,正借着科技的东风悄然蜕变,从“生态包袱”蜕变为“绿色财富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科技动能。
日前,鹤峰县走马镇葛稻共生基地里,远远就能听见大型无人机的“嗡嗡”声。操作员精准操控遥控器,无人机吊钩稳稳降下,农户迅速将挂钩套住预捆好的秸秆,几十公斤重的草捆随即被吊起,轻盈地越过沟渠田埂,稳稳落进运输车斗。
“以前怎么把秸秆运出地里最愁人,沟坎泥泞地段人扛车拉,又累又费钱。现在无人机吊运,几分钟搞定一捆,效率翻了五六倍,啥地形都能应对。”飞手程杨说。
让散乱秸秆“化零为整”的,是田间忙碌的大型打包机。两台机器有序运转,秸秆经过旋转、压缩、捆绑,短短几十秒,一个个结实规整的正方形草捆便从机尾“吐”出,整齐码放在田角,等待无人机转运。
“一台打包机一天能处理50亩地的秸秆,草捆密度大、易储运。这些秸秆要么送到养殖场当饲料,要么加工成有机肥,真正变废为宝。”湖北牛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功杰介绍。
田间热火朝天,工厂里同样一派繁忙。走马镇秸秆收储网点内,秸秆粉碎机穿梭运送原料,全自动青储打捆机开足马力,秸秆经压缩、打捆、包膜,成型的青储捆被自动推出,工作人员快速码放整齐,送入仓库发酵。
“我们在五里、走马等地设专班收储玉米秸秆,每天能收40多吨。全机械化生产比以前省了一半人工,目前已收储6000亩,今年的收储目标是10000亩。”鹤峰县沃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鑫说,这些青储捆一部分供给养殖业,一部分对外销售,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。
如今,这种“空中无人机吊运+地面机械打包”的立体化作业模式,不仅大幅提升秸秆回收效率、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,更从源头上杜绝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。科技的融入,让曾经的“田间废弃物”成为撬动生态保护与农业增收的“双赢钥匙”,在鹤峰的金秋田野上,奏响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新乐章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伊利提振液态乳品消费 产品创新是驱动力
2023年是“全面恢复”后的第一年,更是商务部确定的“消费提振年...
以球会友以赛彰姿扎实推进体育强国战略基层发展
mdash;mdash;南京城建工程ldquo;龙袍rdquo;...
AMDRX6650XT显卡降至1899元,游戏性
,AMD在去年5月份推出了RX6600XT的显存升级版RX665...
工银理财:支持农村普惠金融服务 履行乡村振兴使命
5月26日,由工商银行北京分行、工银理财等五方共建的北京农村普...
华硕灵耀132023超薄本深湖蓝配色上架:1cm
,华硕在今年4月份发布了灵耀132023超薄本,只有1cm厚和1...
VGNS99系列客制化机械键盘开启预约:99键设
感谢IT之家网友太原李宗盛的线索投递!,VGN推出新款S99系列...